admin

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,2011平均数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反思

admin 感悟评价 2024-05-07 63浏览 0

《平均数问题》微课教学设计

.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。师:在平时的生活中,你们见过平均数吗?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多种,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,在生活中应结合实际,全面分析,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去灵活的解决问题。

师:那么这个6就是同学说的它是6这一组数的平均数,这个平均数就很好的反映了南边这组的整体水平。甲队和乙队,甲队平均水平7个,乙队平均水平6个,哪一个队的整体水平高些呢?学生直接说甲队。

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,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,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,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,去进行比较和分析。

八年级数学下册《20.1.2中位数和众数2》教师教案

预设: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°,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,拼成一个平角,平角是180°,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°。

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-2课《积的乘方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(一)教学知识点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,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。

初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znmI8mJTas01m1m03zCRfQ ?pwd=1234 提取码:1234 简介:初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,包括:试题试卷、课件、教材、视频、各大名师网校合集。

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“四年级下册数学《小数的性质》教案”,欢迎大家阅读,供您参考。更多详请关注! 四年级...教师出示例4,指名让学生读题。

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,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数量1或2的物品。 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《捉迷藏数字1和2》2 活动目标: 会认读数字1和2,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。

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》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,并能正确计算。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,整理、分析数据,解决实际问题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,提高思维的灵活性。

人教版平均数教学设计

教学重点:算术平均数、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其计算和确定方法;教学难点:平均数的计算,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算。

师: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,算一算的方法,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,这个数就叫平均数 (板书课题) 刚才有同学用(7+4+1)÷3=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,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,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?会吗? 生:会。

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,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。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。

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:平均数 四年级数学教学 反思 :平均数 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。结合实际问题(男女生套圈比赛)哪个队会获胜?引导学生展开交流、思考。

赏析北京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《平均数》课例

1、其次,我们一起借看了很多优秀课例的光盘,如:吴正宪老师的“平均数”,刘德武老师的“分数的乘法”和柏纪明老师的“统计的初步知识”等。广泛吸收借鉴别人的精华,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。经过努力,我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进步。

2、吴正宪老师只有初中毕业不满十六岁就走上了讲台。她的起点低,但她后来成为优秀教师,特级教师,曾获得“北京市教科院职业道德标兵”、“全国模范教师”、首批“首都基础教育名家”、北京市政府“人民教师”等称号。

3、授人以渔,不如助人自渔,学科知识是有温度的,教师要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情感,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奥秘,所以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。

4、《小学数学教师》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。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,专著有《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》等。

5、北京市教科院 吴正宪 执教 引出问题,用字母表示数 师:同学们,在你们的经验中,有没有见过用字母表示事儿? ...这是12月18日周三晚上网研社群数学组课例研讨的课堂实录,吴正宪老师的《用字母表示数》一课。

6、关于“精算与估算”的案例研讨,我们提供了两节课例,分别是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史冬梅老师执教的《两位数乘两位数》和吴正宪老师执教的《估算》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继续浏览有关 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文章